铁山区是新兴的工矿城区,境内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是华中钢铁基地最理想的“粮仓”,素有“聚宝盆”之称。改革开放以来,铁山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村级经济得到发展壮大。二是1985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实行政企分开、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全区经济空前活跃。大力发展资源型企业,走资源型发展之路,形成了以冶金、建材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三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大型企业为支撑,走依托资源积累,超越资源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初步建立了具有矿区特色的家具、制鞋、建材、纺织、电子等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四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铁山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境内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邮电、运输业,剌激了商业、金融业,国营、集体、个体商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个体商业的发展尤其令人注目。随着铁山区“一主两翼”战略构想的提出,旅游开发理念的实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接续产业的快速崛起,极大的推动铁山经济的高位运行,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六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铁山区围绕建设精品、魅力、和谐铁山的目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更是跃上了新台阶。七是面对铁山资源严重枯竭,区委审时度势,努力探索创新,主动顺应黄石“三大战略”,大力推进“一主两翼”建设,在区八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城市转型,全力打造最具幸福感魅力城区的总体目标。
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不含武钢大冶铁矿,剔除东贝不在铁山的部分产值)19.99亿元,同比增长15.55%;农业总产值完成2960万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7.6%;工业总产值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区直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完成30.73亿元,同比增长6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9亿元,同比增长13.2%;外贸出口完成8441万美元,同比增长27.5%。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共引进了海洲置业、佳美铝材、盛冶薄板、神农化学、山鑫铸业等15个投资过亿以上的项目和福星彩铝扩规、飞拓特钢、劲鑫塑胶、宝庆鞋业、鑫峰精密铸造等2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初步实现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迅速兴起。为拓展城区发展空间,通过实施“迁村腾地”、“借地发展”战略,先后建设成铁山机械工业园、鹿峰轻工工业园、黄金山工业新区铁山工业园和再制造产业园,全区基本形成“一综三专”园区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2.97亿元,年均增长50.1%,超目标25.1个百分点。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城市活力日益增强。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出售、租赁和兼并为主要形式,先后改制完成国有、集体企业56家,启动停产半停产企业32家,盘活资产存量2亿多元,吸纳社会资金8000多万元,通过大面积的改制,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加快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农村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推进了农村技术革新,22个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种植模式得到推广。完成了大部制机构改革,撤销街道,合并社区,实现了扁平化管理。建立了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集中核算和行政事业人员工资代发制度,积极探索了环卫体制改革和教职工聘任制度改革。
Email:hstszf@yahoo.com.cn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